高考成績不理想 看落榜生韓愈如何逆襲?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柳宗元之抑鬱
說到韓愈,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唐宋散文八大傢之首!可就是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壇領袖,科舉卻六次落榜,最終也沒能考中“博學鴻詞科”。
四應進士科考三次榜上無名
公元786年(貞元二年丙寅)秋,19歲的韓愈赴長安投奔族兄韓�m,以謀求仕進。不巧的是,就在韓愈快到長安時,唐德宗命河中(今“中亞河中地區”)節度使渾�與吐蕃的尚結贊締結盟約,韓�m以殿中侍禦史為判官前往河中。
當時的科舉,能否中第並不完全取決於試卷的水平,名人的“公卷”延譽和“通榜”推薦至關重要。科考之前,考生要把自己平日裡所作的詩文呈給朝中的碩學名儒傳閱評判,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響,這就是“公卷”延譽。這些碩學名儒根據自己對考生詩文的評判,向主考官推薦一個預選榜,這就是“通榜”推薦。科舉的試卷並不糊名,由主試者決定去取。主考官根據公卿大臣的“通榜”推薦和考生的臨場試卷,綜合決定取舍和名次的高下。考生如果沒有得力名人的“公卷”“通榜”,僅憑試卷水平,那是很難中第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要想成功,不僅你自己要行,還得有人說你行,而且說你行的人得行。韓愈要想找到為自己“公卷”延譽的名人,隻有通過族兄韓�m這一條路。於是,他便由長安趕到瞭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