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如何將段子刷成成語?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冠絕晚唐李商隱:七言絕句同樣無敵,16首欣賞!
韓愈文章中的許多成語,今天依然廣泛應用。
中國的成語已經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它們生動形象,包含哲理,其實也可以說是一些高度凝練的段子,契合瞭人心,於是幾千年幾百年來刷屏,變成瞭成語。
而成語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出自春秋戰國,例如“邯鄲學步”“圍魏救趙”“自相矛盾”“葉公好龍”等等。除瞭這些,有些成語也產生於思想傢、文學傢的詩文當中,因為其文章膾炙人口,導致其中一些詞句也流傳甚廣,久而久之就成瞭成語,“唐宋散文八大傢”之一的韓愈,也是個產成語的專業戶,我們來學習學習。
接地氣:
可憐的動物形象擊中人心軟肋
韓愈的求學求職經歷都是挺坎坷的。寄居在長安,刻苦攻讀,參加科舉考試,好不容易考上瞭進士,又要參加吏部的選拔考試,當然也是一番磨礪。韓愈在此期間的心路歷程,都有詩文為證,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他向有關部門求援的兩封信,一封是《與陳給事書》,一封是《應科目時與人書》。《與陳給事書》是從人心角度去展開全篇文字的,而《應科目時與人書》,則是設瞭一個寓言,將自己比作一條“變化風雨,上下於天”的龍,卻被困在旱地上,什麼都幹不瞭,遭到水獺和小魚小蝦的嘲笑,希望得到幫助。關於這篇的藝術手法,本版已經有過分析和鑒賞,不再重復,而這裡就其中的成語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