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將盧文臺與漢相盧植非為同一人
漢將盧文臺,即為白沙鄉人古今傢喻戶曉的“白沙老爺”,而漢相盧植卻是為鄉人鮮知,更有人不明事理,竟將兩者誤為一人,非也。
關於盧文臺,其人其事民間傳說非常之多,但正史鮮有提及,考先朝《白沙廟志》及唐書廟碑有關記載,現代白沙地方文人近年陸續有書盧文臺生平之事,均可參閱,《婺城區志》人物傳中也有說。
盧文臺,字高明,漢代幽州范陽人,漢成帝時為步兵校尉,後遷驃騎將軍,曾將兵七萬“扶漢室討赤眉”,有“非常之績”。王莽篡權,盧文臺暗中聯合劉寅恢復漢室,劉寅遇害後,改助劉秀奪得天下,始東漢。後率部下36人退隱輔蒼桃源(今沙畈亭久),開辟田疇,治理白水,南溪白沙三十六堰亦為盧文臺首築,此乃古代江南一大水利工程,為紀念其治水功績,鄉民立廟祀之,二千年來,地方百姓皆奉其為白沙大帝,敬稱“白沙老爺”。據說白沙溪沿岸曾建有白沙三十六廟,現皆可考之。若需瞭解白沙老爺的諸多傳說故事,也可參考近作《南溪2000年》卷一《關於白沙老爺盧文臺的故事傳說》。
盧植(139—192),字子幹,河北涿州人,東漢經學傢,大將,據《白沙盧氏宗譜》載,為現瑯琊白沙盧盧氏先祖。盧植性格剛毅,曾師從大儒馬融,為同代大儒鄭玄的同門師兄。盧植於建寧年間(公元170年前後)被征為博士,自此步入仕途,曾先後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一年後,盧植被召回京都擔任議郎官,與蔡邑、楊彪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並參與續寫《漢記》,但劉宏認為寫書非為緊要之事,便又拜盧為侍中,兼領兵部尚書。光和七年(184)二月,冀州巨鹿人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天下八方呼應,朝野震動,此時,劉宏又拜盧植為北營中郎將,率北軍五校將士前去平定黃巾亂軍。盧植奉旨與張角奮力交戰,期間被奸臣左豐誣陷下獄,皇甫嵩平定黃巾軍後,辨明真相,力救盧植出獄,盧植又復任尚書,不久又被董卓免職,後受袁紹之請,邀任軍師。初平二年(公元192年)不幸病卒,年僅五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