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宦海沉浮、兼濟天下的詩歌人生
文章分類:唐朝
![](/upload/1480589759187_0.jpg)
白居易生活在大唐王朝運轉失靈、藩鎮悖逆、戎寇交訌的歷史時期,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使得官員朝升暮黜如同兒戲。少年時代的白居易發奮讀書,榮登科場,光耀門楣;中年時期的白居易兼濟天下,疾諍強諫,為民請命,卻負屈銜冤,被逐出政治權力中心;晚年的白居易為蟬蛻於政治漩渦之外,選擇瞭中隱之路,雖略顯消沉,但兼濟之志未泯,還是在不觸怒權貴們的情況下為人民做瞭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會昌六年846年)八月,他在宦海浮沉中走完瞭光輝的一生。
一、客場才俊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傳誦千古、大傢耳熟能詳的詩句。該詩攝原草之神韻,繪古原之春景,送壯別之情懷,匠心獨運,新意迭出,乃古詩中一流佳品。
據《幽閑鼓吹》所載,貞元三年787年),白居易打聽到曾在長安做過官的大詩人、畫傢顧況住處,便拿著自己的詩稿登門求見。那守門人見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十六七歲青年人,便搪塞不肯通報。白居易說瞭許多好話,說將來要到長安趕考,煩請顧大人指點一下,並將自己詩文稿本遞上,請求轉呈顧大人。那守門人見白居易說得懇切,便接過詩稿,轉身走向門裡內庭。書房裡顧況正在讀書,見門人持一詩稿進來,知道又是有人來請求指點詩文,便揮手讓門人將書稿留下,示意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