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買房那些事兒 韓愈為官30餘年才買起房
文章分類:唐朝
從古到今,房子一直是中國人關心的大事。從孟子的“居者有其屋”,到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安居而後樂業一直是中國傳統社會人民的生存夢想,對房子的熱愛似乎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在中國歷史上,房子常常與當下一樣稀缺,住房問題同樣是一個讓百姓苦惱的社會熱點。說起買房,古代名人也是一肚子苦水。蘇轍說“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陸遊言“猶愧先楚公,終身無屋廬”;歐陽修進京後感嘆“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而為瞭解決住房問題,古代的各級政府部門也想瞭不少法子。
古代公務員都是無房戶
說起中國古代的住房制度,最有趣的,當數官員的住房問題。在人們看來,封建社會的官員是吃皇糧的特權階層,他們的住房問題皇帝當然也管。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朝廷官員根本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房子。秦朝官員的工資,實行“秩石制”,直接發糧食當工資。官員職位越大,也僅僅意味著,他能領到更多的糧食,並沒有其他特權。從西晉開始,為優待官員,才正式按照官品占田。然而,皇上給的地,和官員任職的地方常常不一致,而且按照唐朝末年之前的規矩,一旦官員退休,在職時的俸祿一律停發,這地也得還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