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改革
文章分類:明朝
張居正改革是在明代中葉以來社會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實行的政治變革。在張居正秉政期間,對明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進行瞭多方面的改革,整頓瞭吏治,鞏固瞭邊防,國傢財政收入也有明顯的好轉。據記載,萬歷初年太倉的積粟可支用十年,國庫的儲蓄多達四百餘萬,國泰民安,國力臻於極盛。從這些方面來看,張居正改革確實取得瞭重大的成就。因此,他被明代著名思想傢、文學傢李贄譽為“宰相之傑”。
時代背景:
明朝中葉,貴族大地主兼併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在江南,有的大地主占田7萬頃。在朝廷,大學士徐階一傢就占田24萬畝。全國納稅的土地,約有一半為大地主所隱占,拒不繳稅,嚴重地影響瞭國傢收入。貴族大地主瘋狂地掠奪土地,封建剝削的進一步加劇,激起瞭社會矛盾的尖銳化,接二連三地發生瞭鄧茂七、劉通、藍廷瑞以及劉六、劉七等農民起義。明王朝處於危機四伏的境地。
要將封建統治維持下去,地主階級一些當權人物認為,必須改革政治,尋求一條自救的道路。在這樣的形勢下,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瞭推行。
人物介紹:
張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湖北江陵人。是徐階的門生,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張居正得到大太監馮保的支持,取代瞭拱,在明神宗萬歷年間,連續10年擔任內閣首輔宰相)。挽救明朝統治的危機,他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整頓,尤重於經濟的改革,企圖扭轉嘉靖、隆慶以來政治腐敗、邊松弛和民窮財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