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故事——戚繼光為什麼會加固長城
文章分類:明朝
戚繼光被調到北方,並不是一開始就提出擴修萬裡長城,而是在許多設想無法實現的情況下,才采取這一辦法的。
戚繼光奔赴北方時,可以說是懷著滿腔熱血,要與千古英雄爭豪,創出一番業績。早在南方抗倭的戰鬥間隙,他就分析過北方邊事的特點。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北方邊事有五難:第一,倭寇來犯每次最多不過兩萬人,而韃靼騎兵經常十萬。邊界幾千裡,集全力攻一點,,很容易攻。第二,倭寇多是步兵,戰鬥在五步之內。韃靼是騎兵,行動兇猛。第三,明軍使用火器在北方常處下風處,作戰不利。第四,倭寇受大海和季風影響來去有規律,而韃靼騎兵來去不定。第五,北邊各鎮相互觀望,號令不一。
1568年(隆慶二年)初,戚繼光到北京一“報到”,便向朝廷上瞭《請兵被虜四事疏》。他向朝廷提出瞭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給他招10萬新兵,嚴加訓練,組成一支出戰必勝的隊伍。然後以這10萬兵為基礎,分訓九邊之兵,軍事力量會大大增加。再大修屯政,寓兵於農,精簡冗兵,節省開支,不僅可強兵,還能富國;中策是練兵5萬,也可與韃靼一戰,使他們不敢南犯,保內地幾十年內平安;下策是,再不得已,練兵3萬,也可加強防禦,迎戰來敵。如果連這也做不到,北方如此遼闊,就什麼也做不成瞭。戚繼光是想在北方組建一支“戚傢軍”式的隊伍,以攻為守保邊境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