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揭秘劉邦鏟除旁權時為何蕭何活瞭下來?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才女的原罪:才貌雙全的班婕妤爭寵為何不敵趙飛燕?
導讀:楚漢時期,劉邦的手下有三員能人志士:韓信、張良、蕭何。韓信和張良的事跡至今仍傳閱甚廣,但是有關蕭何的事跡怕也隻有那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瞭。有關這句俗語的事跡,我們來一起看下。
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瞭秦丞相、禦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瞭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瞭重要作用。
但是後人們說到蕭何,心中出現的多不是什麼英雄的場面。杜甫寫詩自稱“語不驚人死不休”,然而以杜甫那審美判斷中,指出蕭何有所不足,恐怕就不止個人的主觀臆斷瞭。從“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中我們可以看出,蕭何在歷史上的軍事才能評價並不高。蕭何缺乏指揮若定的軍事才能,沒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戰功,這是不爭的事實。當年追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一班風雲人物也都是這麼看的。
劉邦剛剛稱帝,尚未封賞功臣之時,曾經問老部下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得到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他自己的答案是善於使用人才:“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論穩定後方,安撫百姓,輸送兵源軍需,確保前線供給,我不如蕭何;論集結百萬之兵,戰必勝,功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位都是當今的人傑,我重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得到天下的緣故。項羽隻有一個范增,卻不能用,所以被我打敗瞭。”可見在那時,韓信在劉邦心中的分量,即使不得超過蕭何,至少也與蕭何不相伯仲。在劉邦的三傑中,張子房精通黃老之學,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自然不願搶當出頭鳥。這樣看來,有資格有實力和蕭何爭奪第一座次的隻有韓信,哪裡輪得到什麼曹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