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張岱對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人若無恒,萬事不成——《曾國藩傢書》
明末名士張岱,在滿清入關後歸隱山林,寫瞭一部《陶庵夢憶》,回憶當初的繁華盛景。第一卷寫南京鐘山的時候,記錄一件多年之後還讓他耿耿於懷的事情。
圖片:張岱
“壬午,朱成國與王應華奉敕修陵,木枯三百年者盡出為薪,發根,隧其下數丈,識者謂傷地脈、泄王氣。今果有甲申之變。雖寸斬應華,亦不足贖也”。
壬午年就是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成國公朱純臣與王應華,奉旨修明孝陵,結果把鐘山上一些幹枯三百年的樹木都伐掉充當薪柴,為瞭挖出這些樹根,往下深挖數丈,有些人看到這樣認為會傷及地下的龍脈,泄露王氣。
風水之說,許多人都是很信的。況且後來的事情變化如此之快,很多人都無法適應這種巨變,“傷龍脈,泄王氣”這種說法比較容易在民間傳播。
記載這件事情的書籍並不多,清初劉獻廷的《廣陽雜記》也記載過這個事情:“崇禎季年,有言孝陵松木甚多,恐致火災,有旨搜芟孝陵朽木,內官因之斬伐無忌。數百年喬木,盡罹斧斤。孝陵杉板,沿街賤售矣。而百姓遂有‘皇帝伐賣祖宗墳樹’之語。不祥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