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季平評《大漢蘇武》:經典是演出來的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燕王盧綰選擇叛變劉邦並非為己謀私權
蘇武牧羊是傢喻戶曉的故事。昨晚,陜西演藝集團歌舞劇院經過四年精心創排,重磅推出的中國原創歌劇《大漢蘇武》首次亮相,博得一片贊譽,中國原創歌劇在陜西開出瞭新花。也讓更多陜西人開始走近歌劇。
籌備多年,“緩慢”成就藝術精品
歌劇是“音樂藝術皇冠上的明珠”,被稱為藝術殿堂裡的集大成者,是綜合性最強的藝術精品。它集中瞭文學、戲劇、美術、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門類的表演形式,所以歌劇制作復雜、成本巨大,但表現力也最豐富。
在陜西,歌劇的地位獨樹一幟。中國最早的歌劇《白毛女》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由陜西演藝集團陜西省歌舞劇院有限公司的前身延安“西北文藝工作團”參與創作演出。後來,劇院又分別在90年代、世紀之交創作瞭《張騫》《司馬遷》兩部重量級歌劇作品,這兩部作品在全國巡演數十場,各種國傢大獎盡收囊中。《大漢蘇武》是陜西演藝集團轉企改制之後首部大型的綜合性藝術演出,傾全集團之力重點打造。“大漢三部曲”終於完成。
《大漢蘇武》籌備多年,召開近十次研討會,堅持“以蘇武的精神創排蘇武”。對於飛速變遷的時代來說,有觀點認為這部劇的進展過於緩慢,也有觀點認為正是這樣的緩慢,成就瞭藝術上的精品。中國音協主席趙季平觀看演出後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全國能有系列三部曲歌劇的省份不多,作為陜西這樣的文化大省,完成這樣的作品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