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故事:柳公權絕代風骨傳後世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大唐疑案:唐高宗追謚兒子為皇帝是針對武則天嗎?
柳公權,中唐書法傢,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公權的書法以王羲之書法為入手起步,後又廣泛涉獵隋唐諸名傢的作品,然後融會貫通,醞釀變化,最後自出新意,卓然成一大傢。他平生致力經學,對《詩》、《書》、《左氏春秋》、《國語》及《莊子》等,都有較深的研究,此外還精通音律。
柳公權在入仕之初,便被書法所累。穆宗時,柳公權以夏州書記入奏,皇上一見到他便說:“朕嘗於佛廟見卿真跡,思之久矣。”於是就拜他為右拾遺侍書學士。他在這一低微的職位上經歷瞭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做官期間,他仍然保持著正直的性格。相傳穆宗曾經問他用筆之法,他回答說:“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致使皇上“改容,悟其以筆諫也”。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筆諫”故事。
柳公權的書法,由於帝王的賞識,在他在世時就已彌足珍貴。一次,文宗和學士們聯句,文宗說:“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一時續的人很多,但文宗卻偏獨賞識柳公權的“熏風自南來,殿閣生餘涼”,以為“詞情皆足”,並“命題於殿壁”。柳公權遵旨持筆,一揮而就,字體很大,約有五寸,精美非凡,文宗贊曰:“鐘(繇)王(羲之)無以尚也。”立即遷他為少師。又有一次,宣宗叫他在禦前寫楷書“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草書“謂語助者,焉乎哉也”,行書“永禪師真草千字文得傢法”等29字,令軍容使西門季玄捧硯,樞密使崔巨源拿筆,寫完後倍加贊賞,且又“賜以器幣”。後來,此事傳開,大傢便都爭著向他求字,以致一時形成瞭“當時大臣傢碑志,非其筆,人以子孫為不孝”的局面,連外夷入貢,也都特地帶瞭專款,並說:“此購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