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蔡倫是如何發明紙的
歷史書上印著: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印出來這句話稀松平常,竟然就用到瞭其中兩大發明。當然,現在已不怎麼用活字排版瞭。造紙術發明之前,大傢也要寫寫畫畫,中國人用竹簡、木簡、縑帛、龜殼……外國人用泥版、羊皮、莎草、貝多羅……要麼貴要麼重,要麼又貴又重。那時,寫個奏章都要“長篇累牘”,寫部書更是“汗牛充棟”,不方便。我臆想:古文之所以如此精煉,隻怕是為瞭省錢省力省地方。解決這個問題的是蔡倫。
蔡倫是湖南耒陽人,耒陽的得名是因為耒水,耒水的得名是因為神農氏,據說神農氏是在這個地方發明耒耜的。都是這麼牛的發明和發明傢,看來耒陽適合建個科學院。蔡倫發明造紙術不在耒陽,他在東漢皇宮裡做宦官,任中常侍兼尚書令。東漢的中常侍一職專用大內近臣,沒幾個名聲好的,但《後漢書》裡講蔡倫“有才學,盡心敦慎,數犯嚴顏,匡弼得失”,應該不算差評瞭。尚書令則是皇室工場主持人的角色,需要的是專業人士,與他的中常侍身份無關,據說歷史上做過尚書令的宦官就他一個。公元105年,他發明瞭造紙術。九年後,他被封為龍亭侯,這是“蔡侯紙”的由來。《後漢書》裡記載:“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佈、魚網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在中國已經全民用紙的時候,其它地方還不知道紙是何物。蔡倫發明造紙術後五百多年,唐三藏法師由印度取回的佛經,還是用貝多羅寫的。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世界用紙莎草紙用到8世紀,歐洲人用羊皮紙的時間更久,然後才慢慢學會瞭造紙。這個世界裡,能被有效復制和傳承的不是權力,不是財富,是文化,而紙張是記錄傳播文化最重要的載體。載體越方便,記錄傳播就越有效。這也是蔡倫的貢獻之所以偉大的地方。從發明造紙術到今年,已經1910年瞭。現在全人類都在用紙,他算是“留取‘發明’照汗青”瞭。或者說,是他讓“汗青”退休瞭, 所以名垂青史。能這樣名垂青史的,又豈隻是宦官裡沒有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