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那個讓梨的孔融長大後竟是口出狂言的不孝子?
文章分類:東漢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文舉。為東漢末年文學傢,“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孫。
想必大傢和小編一樣從小就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三字經》中也有“融四歲,能讓梨”的記載。這個故事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候,與哥哥弟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便奇怪地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該拿小的。”四歲的孩子,能有這樣的覺悟不得不令眾人服氣。也教會瞭無數的小孩子學會謙讓、大方與懂禮貌。
但也正是這樣一個人,說出瞭“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大意是說:父子之間沒有什麼親情,究其本質,是情欲的結果罷瞭。母子之間也沒有什麼親情可言,就好比放在瓶子裡的一個物品,出來瞭便分離。)這樣“不孝”的言論,可事實真是這樣嗎?小編隨後查閱瞭一些歷史資料,發現下面三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