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唐德宗
唐德宗,名李適742 —805),代宗之子。廣德元年763)代宗即位,史朝義占據東都洛陽,代宗任命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晉封魯王,後又改封雍王,率軍討代史朝義。不久河北平定。李適被任為尚書令。廣德二年764)被立為太子。大歷十四年779)李適即位。時為三十七歲,正年富力強,一心想使唐中興。
討伐藩鎮,指揮失當
安史之亂後,唐朝內憂外患重重,政治危機四伏,最使統治者感到煩惱的就是藩鎮割據。河北、淮西的割據勢力最為強大,“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他們擁有大量軍隊,修築城堡,自設文武官吏,自己征收賦稅,不向國傢繳納貢賦,同時互相勾結抗拒朝廷。唐肅宗、代宗時期由於統治者無能為力,對藩鎮采取瞭姑息容忍的政策。德宗即位後,藩鎮勢力有增無減,德宗再也不能容忍,一心想要平定藩鎮。建中元年780)他接受瞭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為增加國傢的財政收入,同時也為討伐藩鎮提供瞭軍費。
建中二年781),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去世,成為唐討伐藩鎮的重要契機。在此之前,李寶臣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相互串通,力圖在藩鎮內實行父傳子的世襲制。因而在大歷十四年779)田承嗣死時,李寶臣極力向朝廷請求,立田悅為魏博節度使,得到瞭唐代宗的準許。所以到此時田悅接連為李寶臣之子李惟嶽向朝廷請求繼任節度使,德宗正想革除以前的弊病,沒有答應。有人勸諫德宗說:“惟嶽已據父業,不因而命之,必為亂。”德宗說:“李惟嶽本無資以為亂,皆藉我土地,假我位號,以聚其眾耳。向日因其所欲而命之,而亂日益滋。是爵命不足以已亂而適足以長亂,然則惟嶽必為亂,命與不命等耳。”德宗終究沒有準許。於是田悅與李正己等派遣使者暗中謀劃,聯合起來對抗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