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唐之李光弼:他建立的功勛並不比郭子儀小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唐朝後宮4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秘密婚外偷情
李光弼,營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長。父親李楷洛,開元初年任左羽林將軍同正、朔方軍節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氣節,有品行,善騎射,能讀班固的《漢書》,年少從軍,有大將軍氣度,被提拔為左衛郎。天寶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都虞侯、朔方軍都虞侯。
天寶五載(746),河西節度使王忠嗣任命他為兵馬使,兼赤水軍使。王忠嗣器重李光弼,說:“李光弼將來一定能接替我的官職。”李光弼戰功卓著,有“名將”之稱。天寶八載(749),擔任河西節度副使——邊境大軍區副司令員,封薊郡公。天寶十一載(752),被朝廷任命為單於大都護府副大都護。天寶十三載(754),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上奏朝廷,任命他為朔方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安思順喜歡李光弼的才能,想把女兒嫁給他,李光弼托病辭官。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聽說這件事,上奏朝廷,李光弼被召回長安。
安祿山謀反,註意扶植個人勢力。他手下高邈最有謀略,知道李光弼有將才,勸安祿山延請李光弼入幕,任命李光弼為左司馬。安祿山沒有采納高邈的建議,但不久便後悔瞭,安祿山為失去李光弼感到憂慮,常常憂形於色。後來,時間久瞭,安祿山安慰自己,雖然沒有得到李光弼,史思明也足以抵擋李光弼,心理上才找到一點兒平衡。在後來的戰爭中,李光弼與史思明的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各有長短,謀略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