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山墓——有多少美麗的故事在民間流傳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在唐玄宗逃難的路上 危機讓他變清醒
從於傢大院往西北方向走約650米,在李熙村金子裡片的玉清觀柑橘園內,有一座橢圓形的古老墓葬,它封土墻高1.5米,底徑4.4米,花崗巖石墓圍,墓碑高1.5米,寬1米,刻墓主姓名和生卒年月,碑上有一對石獅座丘。2010年被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就是李熙山墓。
據綏寧縣志及相關史料、傳說記載,李熙山(615—670)是隋末唐初的一位峨眉道士。他由長安南下經河南過湖北進入湖南境內探求名山,途徑寨上(今李熙橋鎮真人寨),見此地雲霧繚繞,龍騰虎躍,氣勢磅礴,傲居群山之首,即居宿於洞穴,供奉教祖,面壁修煉,道法登峰造極,被唐高宗誥封於真人,所以寨上改稱真人寨,李熙山被譽為大洞真人,又稱李伯真人。他事農度日,好善樂施,為民造福,四處奔波,廣佈道緣,募集善款,帶領當地老百姓在洛水河上修建李熙石拱風雨橋,使天塹變通途,深受百姓愛戴。李熙山廣泓道法,又竭盡全力在白鹿崗山麓建修五清觀,在真人寨修建真人寺廣收弟子,發揚光大。
李熙山去世後,當地善男信女捐銀募款,在其洞前修建真人庵。在玉清觀建修真人墓,也就是李熙山墓。歷代民眾,求雨求福,焚香祭掃,不分遠近都前來祈禱祭祀,香火綿綿。十年文革浩劫的時候,真人寺舊庵被毀,李熙山墓也不能幸免,被棄於荒野,1984年,居士教友及各界人士樂解仁囊,重新修葺真人庵,修砌李熙山墓。並派專人駐守保護,每日焚香祭祀打掃。真人也是愈敬愈靈,求雨雨降,求福福臨,消災除病,黎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