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三國之偷渡陰平的鄧艾
文章分類:曹魏
你也會想看的:曹丕真正擁有的心腹大臣,隻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現在有句話說得好,什麼東西都怕偷襲。在三國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偷襲就滅亡瞭一個國傢。這個人就是鄧艾,屯田日久,當建奇功。
關於鄧艾之傢世已不可考,《三國志》隻記載鄧艾早年喪父,傢境貧寒,長期居於今河南省境內。鄧艾自小已有口吃毛病;曾於汝南今河南上蔡)牧牛一時。12歲隨母遷居潁川時,見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上寫著“文為世范、行為士則”,便自行取名為鄧范,字士則。後來有一個族人跟他同名,遂改為鄧艾。 鄧艾早年憑其才學獲舉薦為典農都尉相當於縣)學士,然而因為口吃未能遷升,因而就任與農業相關的稻田守叢吏草一職。鄧艾酷愛軍事,每到高山大澤,定必測量繪制地形,規劃紮營佈防。時人常取笑鄧艾,然鄧艾並不在意。
屯田積糧
鄧艾在地方度過十數年,偶然下遇上太尉司馬懿。司馬懿賞識鄧艾之才幹,決定提拔鄧艾,任他為太尉府之掾屬;後升任尚書郎。 由正始元年240年)起,魏國準備在淮河兩岸展開大規模屯田,以積備軍糧。鄧艾獲派往視察,及後還著《濟河論》以闡明具體方案。他認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谷於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 司馬懿對此非常滿意,決定采納施行,由黃河引水註入兩淮,並在兩淮每五裡設一軍屯營,每營六十人,為穩定東南形勢,提供堅實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