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 第二十二回 也談楊修之死
文章分類:東漢
上學期間,記得有過一篇語文課文叫做《楊修之死》。作為一個超級三國迷,是沒辦法接受,課文中對於楊修死於恃才放曠的結論的,乃至於在歷次語文考試中,如果涉及到楊修死因這一題,小編都是拒絕回答的,雖然當時的我沒辦法找到真正的原因,但我知道一定不是因為楊修耍瞭小聰明。因為曹操能容得瞭孔融、禰衡、許攸、郭嘉的恃才,又如何沒有氣量容忍一個楊修呢?如果是參與瞭曹傢立嗣之爭,其他參與者如賈詡、司馬懿為何平安無事呢?難道真的是那個小小的雞肋嗎?反正我不信。
在一次參加@連傑老師組織的《公號課》線下學習活動時,連傑老師鼓勵我說,四十歲的年紀,有瞭足夠的閱歷,開始寫三國正是好時機。於是,再試圖剖析下楊修身上的疑團,在歪讀的視角上,也許才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楊修的簡況:楊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陜西華陰人。出身東漢名門弘農楊氏,他的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父楊賜、父親楊彪四代都任職三公中的太尉之職,在《後漢書》中記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在東漢末期,能夠與弘農楊氏傢族相媲美的,也隻有汝南四世三公的袁氏傢族瞭。出生於這樣的名門望族,楊修自幼接受瞭良好的傢庭教育,為人好學有俊才,很快便擔任瞭丞相曹操的主簿。由於曹操南征北討戰時不斷,作為大秘的楊修的才華,得到瞭充分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