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李光弼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杜甫的芳華一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進軍河北,初戰告捷
李光弼708 —764),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人。父李楷洛,原為契丹族酋長,武則天時歸附唐朝,先後任左羽林大將軍、朔方節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勇善戰聞名,在一次反擊吐蕃的戰鬥後,死於歸途中,贈營州都督,謚曰忠烈。李光弼從小為人嚴肅,深沉而剛毅,喜歡讀班固的《漢書》。開始入軍旅任左衛郎,以後累遷左清率兼安北都護。天寶五載746),得到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的青睞,補為兵馬使,充任赤水軍使。王忠嗣特別器重他,常說:“光弼必居我位。”天寶十三載754),李光弼進為朔方節度副使,知留後事。
翌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震驚中外的安史之亂,李光弼在艱難的平叛戰爭中得以發揮其軍事才幹,因而使他成為“中興名將”。
唐玄宗晚年荒怠朝政,政治日趨腐敗,對安祿山叛亂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軍事防禦,因此,安祿山自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於范陽起兵南下,所過州縣,多望風瓦解,勢如破竹,隻用瞭三十多天的時間,即迅速攻占瞭河北、河南大部,東都洛陽也陷於叛軍之手。玄宗一面命哥舒翰率十幾萬大軍駐守潼關,阻止叛軍西進,另一方面下令朔方、河西、隴右各節度使率兵趕赴京師。經郭子儀推薦,李光弼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又加任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訪使等職。至德元載756)二月,率蕃、漢步騎萬餘人及太原弓弩手三千人東出井陘,以收復常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