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屍的馬援因何沒能進入雲臺二十八將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張魯為什麼說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東漢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人。這位以“馬革裹屍”而聞名於世的“光武中興”名將,於東漢之初,決策隴蜀,西平諸羌,南征交趾,北遏烏桓,最後死於平定五溪蠻的前線。他一生戎馬倥傯,功勛卓著,為東漢王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瞭汗馬功勞。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卻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在死後得到瞭一個近乎悲劇性的結局,不由得令人深思其中的奧秘。
公元25年劉秀做瞭東漢開國皇帝後,並沒有效法他的老祖宗漢高祖劉邦,“狡兔死,走狗烹”,屠戮開國功臣,而是對他們論功行賞,令其頤養天年。劉秀死後,其四子漢明帝劉莊繼承瞭父親的遺志,繼續推行對功臣的優待政策,不僅從開國元勛中選出瞭號稱“二十八宿”的二十八位功臣,還命人為他們畫像,並放置在洛陽南宮的雲臺閣裡,以示表彰和感念。
出人意料的是,先後任隴西太守、伏波將軍,爵封新息侯,無論戰功、政績還是操守在東漢初都屈指可數的馬援,不但沒有進入雲臺閣中興名臣畫像之列,反而因讒臣陷害,死後蒙受冤誣。對此,當時就有人百思不得其解。據《後漢書》記載,東平王劉蒼看瞭雲臺閣二十八功臣畫像後問漢明帝:“何故不畫伏波將軍像?”明帝笑而不答。明帝的這種態度,可就讓人納悶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