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讀”千年的史實:杜甫非貧窮,“草堂”似豪宅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中國四大神墓: 武則天陵墓無一被盜,驚現很多怪異現象
房子問題關系到人們能否安居樂業,因而古往今來一直備受關註。在中國歷史上,名人置業的軼事頗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一位是東晉的陶淵明,另一位是唐朝的杜甫。前者住到瞭“世外桃源”,為後人羨慕嫉妒恨;後者在成都建瞭一處“草堂”,成瞭買不起房的象征。其實,這是兩個被我們“誤讀”瞭千年的史實。
陶淵明為啥“不為五鬥米折腰”竟還在官場混瞭13年?
陶淵明公元365年-427年),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據《晉書·淵明傳》記載,他年輕時一度出仕,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小官,在41歲時掛印去職,隱居於廬山腳下,躬耕田園,飲酒賦詩,終老一生。
因此,陶淵明一直被後人視為超凡脫俗的代表。
從上述這段生平簡歷上看,陶淵明的人生和仕途似乎很失敗。陶淵明的傢世顯赫,且相當有才,“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本應該有一個很好的前程。他在29歲時便出仕當官瞭,但他沒有幹幾天就“不堪官吏職”回傢瞭。實際上,他是覺得當“公務員”勞心又勞神,還不如回傢種地曬太陽。
此後,陶淵明還有幾次出仕的機會和經歷,但他終究沒有當上大官,最有實權的職位是最後的彭澤今江西彭澤)令。在這個位置上,本應該是繼續晉升的極好臺階,可陶淵明卻沒有抓住就又離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