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民間小故事之杜甫川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杜甫七歲寫出《詠鳳凰》
延安城南七裡鋪,有個拐溝溝,叫杜甫川,傳說當年杜甫北上勤王曾經此地。那是安祿山反叛以後,詩人杜甫領著傢眷從關中逃往陜北的郴州。有一天他在茶坊趕集,聽人說唐肅宗在甘肅省靈武即位,詩人出於愛國憂民的心意,便辭別傢小,登程北上路過延安,去到甘肅靈武投奔肅宗。
時值八月十五中秋節,杜甫徒步沿著洛河向上走,一路踩石攀崖,翻溝溜圾,渴飲山泉水,饑食山上果,經石門,過徐寨,到達延安的萬花山。忽聽雞叫狗咬,手遮眉前,抬頭一望,原是個小村落。這時日頭快要落山,他準備進村裡去歇宿,待明日再走。剛人村幾步,迎面碰上一個爛衣破衫的老人。老人是賣豆腐的張伯。
張伯一聽他是京城長安來的,又文質彬彬,心想一定是大唐的什麼官人,便問:“你叫什麼名字?”“杜甫。”“豆腐!”老人興奮地說,“邵咱是同行當嘛!‘豆腐’咱走,回咱那個窮窩裡睡一晚上暖和覺,喝一碗熱豆漿,吃一塊熱豆腐,講一晚上大唐失守京城的事。走,快走!”張老伯熱情地說個不停:這夜他們乘著明月秋光,拉呱瞭半夜,杜甫添柴燒火,拐磨豆腐,張伯忙著點豆腐分漿,趕天明,兩擔豆窩都做好瞭,每人挑瞭一擔,便順著“豆腐川”飛步而下,向延安奔去。
萬花山頭距延安城三四十裡,晌午時分,他們就趕到瞭。史八口,走到七裡鋪石巖下,在這兒歇瞭一下,賣瞭豆窩。這時天已黃昏,月掛柳枝。張老伯特把兩擔豆腐賣的二百個麻錢送給杜甫說:“拿上,路上好做盤費!”杜甫遲疑地站著,正想推辭不要,張伯又說:“別推辭瞭,快走吧!你從北關出去,沿延河向上走,出安塞蘆子關,就是甘肅省地,離靈武就不遠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