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出訪歐美並沒那麼風光,反而是徹底失敗
文章分類:清朝
1896年9月,李鴻章一行訪問美國費城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
文/雪珥
鴻章在英國的日子並不好過。
盡管主人熱情備至,又是宴請、又是閱兵,接待規格堪比國傢元首,這位73歲的中國特使,依然感覺到無盡的悲涼,一如英倫那過於涼爽的夏季。
1896年8月,李鴻章出訪歐美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宣告失敗——英國堅決拒絕中國提高關稅的要求。
無論是之前訪問的俄國、德國、法國及荷蘭等,對於李鴻章提出的修改關稅,都給予瞭尚屬積極的回應:一方面表示理解,說這是中國的主權所在,理所當然應該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也表示為難,自己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十分小,一切都唯英國馬首是瞻。李鴻章十分清楚,占據瞭中國對外總貿易額的80%以上的英國,才是此次關稅談判的關鍵所在。
作為世界上最為龐大的一個市場,大清帝國同時也是世界最低的“關稅盆地”。“值百抽五”即5%)的超低關稅,令大清帝國簡直成為自由港。當自己還是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的時候,大清帝國還可以慷慨一把,但如今,剛剛在甲午戰爭中輸給日本,要支付高達2億兩白銀的賠款及3000萬兩的“贖遼費”,大清國就再也瀟灑不起來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