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朱元璋能奪取天下?為什麼不是張士誠?一個習慣成就瞭朱元璋
文章分類:元朝
元朝末年,各路起義軍不勝枚舉,但是當時比較大的勢力有三股,就是張士誠、陳友諒和朱元璋。當時陳友諒控制著兩湖地區,位於長江中遊。朱元璋占據瞭江蘇西部、江西的部分地區和安徽的部分地區。而張士誠控制著江蘇東部和浙江大部,天下最富庶的地區都控制在張士誠的手裡。

但是,張士誠這個人在元末的梟雄裡面算是一個異類,沒有陳友諒的陰險狡詐,也沒有朱元璋的殺戮果決,甚至完全看不出要爭天下的雄心壯志。在那個亂世,都是軍隊說話的戰爭年代,張士誠竟然是要走“仁慈”治國的路線!並且是無為而治、無欲無求的那種!好像張士誠的理想就是偏安一隅,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其他的,愛咋滴咋滴的樣子。
他仁慈到什麼地步呢?與大臣們待在一起完全沒有貴賤之分,也沒有什麼身份的差別,更不要提什麼森嚴的等級制度瞭,將士們在張士誠的面前都是大大咧咧、毫無顧忌的,張士誠一點也不介意。

還有,他治下的人民賦稅都很低,隻是以前的十分之一。他部下的將軍打仗從來都不擔心打敗仗之後,自己的腦袋不保,因為即使打瞭敗仗,張士誠也不會責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