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怎麼“進膳”?溥儀說出真相,難怪每月夥食費需白銀萬兩
文章分類:清朝
從1908年入宮登基為帝,到1924年“北京政變”被馮玉祥派鹿鐘麟趕出皇宮,期間這16年,溥儀在紫禁城內度過瞭他整個童年以及少年時光。
作為末代皇帝,溥儀身上充滿瞭神秘色彩,世人都好奇他的帝王生活究竟是怎樣度過的,他又享受過哪些常人無法企及的殊榮。溥儀在回憶錄裡說:“每日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莫過於吃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皇宮裡的皇帝和後妃們到底是怎樣吃飯的吧!
首先,皇帝吃飯有特殊的稱謂,就是我們熟知的“進膳”,而開飯叫“傳膳”,廚房叫“禦膳房”。從傳膳到進膳,中間則是一個冗長繁瑣的過程。
皇帝喚一聲“傳膳”,身邊的禦前小太監就像復讀機一樣,向守在養心殿明殿上的殿上太監同樣說一聲“傳膳”,然後殿上太監再把話傳給立在養心門的太監,而養心門太監再傳話給侍奉在西長街的禦膳房太監......總之,皇上說瞭句“傳膳”後,要經過多個大小太監的口,一道門一道門傳到禦膳房,然後禦膳房再派出幾十個統一著裝的太監,抬著膳桌,捧著食盒,列著隊,浩浩蕩蕩把禦膳送進養心殿。禦膳房的太監隻能到送到明殿為止,然後由皇帝身邊的專職小太監接過餐具和食物,在冬暖閣放桌擺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