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柳宗元不識時務是最大的歷史誤區
今天有的研究者也沿習傳統的思維理念,用世俗的觀點評價柳宗元,說柳宗元隻所以終生遭貶,是冒傻氣,不識時務。用這種觀點評價歷史人物,其實是一種人格價值地扭曲。
柳宗元雕塑作者:郭新慶
禍患時最能彰顯人的品行。佛教有一句話說萬劫不復,佛傢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為一劫,萬劫就是無窮無盡的萬世。用它來比喻柳宗元的人生遭遇是再恰當不過瞭。柳文《誡懼箴》和《憂箴》是兩篇說“憂”、“懼”的小文,四字一句,一為九十六字;一為一百二十字,讀之上口,簡潔清晰。細細品讀,文中透著不屈的氣質和高貴的人品。柳宗元所說的話,不是一時的憤怨,而是經深思熟慮的箴言。
柳宗元說:人不知道懼怕,用惡事加身也沒用。智者為道遭難是一件美好的事,這樣想就不會恐懼瞭。這顯然是在說自己永貞革新遭貶的事。他認為:“災禍來瞭才知道害怕,這是“昧昧勿思”,小孩子不知事,不是智者所為。“君子之懼,懼乎未始。”說做事前就預知和想到其中的風險。又說:“君子不懼,為懼之初。”說他們參加革新之前,就已經為最壞的結果做瞭準備,所以 “禍至”時不為之恐懼。觀微知著,柳宗元一生抱定大中之道,雖為之得禍,他說“君子不恥”,“君子不懼”。說到“憂”,柳宗元認為;沒有憂患意識,就不會有安寧的日子,每天就會陷於憂愁之中。柳宗元“所憂在道,不在乎禍。”他不是為個人得失憂愁,是為自己追求的大中之道不能實現而憂憤。遭貶雖然內心憂煩痛苦,可“雖死優遊”。柳宗元經過深刻的反省,他認為自己沒錯,不為之後悔悲傷,就是被貶至死也不遺憾。他安慰自己不要在意這些,要悠閑自得地面對它,把煩惱和痛苦當成悠閑的散步。柳宗元就是這樣一個執拗的人,認準的道理,到死也梗著脖子,不卑不亢,拒不向皇權和惡勢力低頭,這在歷史上是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