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蒙古最大的掌權者,如果不是輸給忽必烈,南宋王朝就不會滅亡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橫汾路-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元好問-荒煙依舊平楚
公元一二五九年,鐵木真的孫子蒙哥在釣魚臺與敵軍作戰的時候死去,消息來得太突然,而此時的汗位屬於誰還沒有確定。
汗位的空缺導致瞭國內的極不穩定。
公元一二六零年春,忽必烈召開蒙古貴族會議,在會上宣佈繼承汗位。同年4月,忽必烈的弟弟阿裡不哥在一眾人的支持下,在和林這個地方也宣佈自己為蒙古大汗。於是,蒙古在同一年間就出現瞭兩個最高領導人,在接下去的四年間,兩兄弟之間爆發瞭數次的汗位爭奪戰,最終,以忽必烈的勝利宣告結束。
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主動權其實掌握在弟弟阿裡不哥的手中,大多數的漠北軍隊都歸屬於他的陣營。相比之下,忽必烈的軍隊僅有漠南的一支和一些的世侯部隊,力量對比上,忽必烈自然處於絕對的劣勢。
不僅在軍事力量方面,在政治合法性的對比上,兩人也有明顯的差距。雖然都是經過族內貴族會議推選出來的,但是,因為阿裡不哥處在蒙古的中心地帶,中心地帶有著數量眾多的宗親王室。所以,在參加推選大會的時候,阿裡不哥的這一方,有更多的皇室宗親參加,比如窩闊臺一族、蒙哥一族、察合臺一族等都是支持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