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公主墓壁畫《儀衛圖》賞析
文章分類:唐朝
我國的壁畫藝術,源遠流長。早在商周時期,人們就已經在宮殿廟堂墻壁和墓葬內壁上繪制壁畫。
《楚辭》《孔子傢語》等古籍記載,孔子曾見到周室明堂的墻壁上,繪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且各有“善惡之狀”。1979年,在陜西扶風縣楊傢堡發掘的四號西周墓,其墓璧四周,用白色繪制著兩方連續菱格紋圖案的帶狀壁畫,據專傢分析,它們可能是宮墻紋畫或壁衣帷帳的寫照。
壁畫作為最早的繪制技術,驅動並引發著各種繪畫門類的誕生和繪制工藝的開拓。它從誕生開始,就體現著先人對自身生存環境中精神氛圍的關註與寫照。壁畫上一些動物的形態或被狩獵者用於原始宗教崇拜祭祀神靈;或用於他們記述狩獵收獲、承載納吉祈福的寄托。
秦漢之時,壁畫繪制的范圍沿襲前代,但內容有所增加。一方面,繼續在宮殿寺觀墻壁上繪制神仙鳥獸、日月星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及墓主肖像,另一方面,又在殿堂裡新添一些能夠表示帝王身份等級的禦用之物。到瞭東漢後期,墓中的壁畫內容,世俗生活開始居於主要地位,日月天象和神獸瑞禽明顯居於次要地位,反映墓主人生前物質豐富和社會地位優越的車馬出行圖便頻頻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