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吃不到熱豆腐:東漢名將鄧禹“兵散宜陽”的教訓和啟示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張皓晟:政治風險避險回升 黃金價格在攻1260
所謂“兵散宜陽”,是指公元27年春,東漢開國名將鄧禹冒然領兵與赤眉軍作戰,結果被赤眉軍打敗,損兵折將,對盔棄甲,落荒而逃,隻帶著二十四騎逃奔宜陽。

一、事件回顧
公元25年,赤眉軍與更始朝交戰,攻打長安。劉秀認為這是坐收漁翁之利的絕好時機,於是命鄧禹領兵入關,想要趁機平定關中。
當時年僅二十四歲的鄧禹領兵自箕關入河東,打敗更始朝王匡、成丹、劉均等將領所率的十餘萬聯軍,平定河東,受封酂侯,食邑萬戶,拜大司徒。繼而,鄧禹率部渡過汾陰河,進入夏陽。
此時,赤眉軍已打敗更始朝的軍隊,攻占瞭長安。因此,劉秀以及鄧禹手下的將領們都認為,鄧禹應該趁勢領兵去攻打長安。
但鄧禹既不服從劉秀的命令,也不聽從手下將領們的建議,而是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休兵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其赤眉軍)弊”戰略。

鄧禹如此一拖再拖,期間又發生瞭馮愔與宗歆因爭權而內鬥事件,致使軍威受損。劉秀終於忍不住瞭,於公元26年以“關中未定,而禹久不進兵”為由,“乃征禹還”,另派馮異前去替代鄧禹領兵平定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