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述:從項羽失敗的性格原因看人生的修養(下)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老謀深算的王翦為何敢公開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萬?
讀《史記》,劉邦和項羽兩個人,分別看到秦始皇出巡的那種威風與排場。項羽看後,對朋友說“彼可取而代之。”用白話說是“老子可以把他拿下來,我來幹!”劉邦看後則說“大丈夫當如是也。”用白話來說:“一個大丈夫,應該做到這樣,才夠味道。”根據行為心理,同樣一個觀念,但兩個人表達的氣度,就完全不同。一個是非常粗獷的,好比你坐在椅子上,一個人走進來,把你拉下來:“你下來!我要坐。”而另外一個人說:“這個位子,可讓我坐坐吧?”然後坐下來。氣量就不同。所以我們讀歷史,這些文字上的要點,應該特別註意。
我們再將偏好個人武勇,與能任大勇的人,在對立之下,作個比較。歷史上對這兩個人,記載得很詳盡。一個是項羽,有拔山扛鼎之勇,作戰時單槍匹馬,闖到敵人的陣中,縱橫馳騁,誰也不敢阻擋。當漢高祖和他最後一次會戰,用瞭許多兵力,圍困他許久,雖然楚軍已敗,可是誰都不敢接近項羽。在這之前的另一次戰役中,項羽和漢高祖在陣前見瞭面。項羽說,天下這多年來的戰亂,就隻是你我雙方打來打去,今天你我見面瞭,我們雙方下令,所有的部下都不許動手,你我兩人出來單打獨鬥,作一死戰,來決定勝負,免得再打下去,傷瞭許多無辜的生命。漢高祖說,對不住,我絕不和你單打獨鬥,我是鬥智不鬥力的。這就是漢高祖與楚霸王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