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論官場和為人之道
(文/郭新慶)
唐代官制
唐承隋制,官場仍由門閥士族主導,一般人很難擠進去,當時大多數讀書人靠投門托情、投機鉆營來求官取利,這已是社會的常態。為求官阿諛權勢,以至卑躬屈膝,時人也不為恥。讀書人上書權貴,獻文獻詩顯白取媚蔚然成風。這股靠門第做官之風起於魏、晉、南北朝。當時社會門閥勢力風行。北魏孝文帝時,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其中八氏、十姓,出於皇帝宗屬,或附屬魏的諸國的王氏。而餘下三十六族、九十二姓,都是世代的部落大族。當時講門陰,靠祖先的功勛可得官取利。東漢景帝時,選舉官員多為門閥包辦。三國時,魏文帝曹丕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用有“聲望”的人為中正官,負責考察本州人才品德,分成九等,作為選任官吏的依據。由於中正官都是世族豪門,選人的依據又是“傢世”,自然形成瞭“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沿此之風,我國自魏晉時代士族地主興起以來,社會上重門閥修譜牒成風。到唐代士族地主雖日見衰敗,可講門閥、修譜牒之風仍很盛行,有些人為瞭抬高身分故意偽造世系給自己套些闊祖宗來,就連最高統治者皇帝也是這樣。李唐稱隴西郡望,冒托西涼嫡系,還編造瞎話說自己是道傢始祖李耳之後。唐太宗時,撰《士族志》,修《氏族志》,並“頒下諸州,藏為永式(世代相傳的定式)”。有人因“恥其傢代無名,乃奏改其書”。《新唐書》記載這樣一件事,說李白死後,宣歙觀察使范傳正訪其後裔,這時李白惟有的二孫女已因孤窮嫁為民妻,當告知要將她們改為士族時,因不願更嫁,乃止。唐代有個叫鄭仁表的人,靠文章和門閥做過起居郎(編修皇帝起居言行錄的官),嘗以門閥文章自高,他有詩曰:“文章世上爭開路,閥閱山東拄破天。”這裡的閥閱是指世傢門第,當時的世宦門前都立有旌表(牌坊、匾額等)功績的柱子。鄭仁表滎(yíng)陽人,山東大姓,詩說他傢門前的柱子可以捅破天。可見門閥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和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