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個野心與實力不相匹配的國傢,與春秋宋襄公爭霸一樣可笑
文章分類:春秋
如果將印度置於我國春秋的歷史中,那麼印度與宋國的宋襄公爭霸非常相似。明明是隻貓,卻總把自己當老虎。以貓的能力去做老虎的事情,下場一定很慘。宋襄公如此,印度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
我們讀史都知道春秋五霸,但具體指哪五個,連歷史學傢都說不清楚。有的說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也有的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不管哪種說法更合理,在春秋的爭霸中,晉、楚、齊、秦、吳、越、宋七國是最強的。晉、楚、齊、秦為第一梯隊的大國,其中晉、楚比齊、秦又勝一疇。吳、越、宋為第二梯隊大國,其中宋最弱,比吳、越又遜一疇。
在整個春秋爭霸中,晉楚爭霸是主軸,貫穿始終。齊隻在齊桓公時代,秦隻有秦穆公時代爭霸,其餘時期都是碌碌無為。而且齊桓、秦穆之霸規模也遠不及晉文、楚莊之霸,都隻是利用晉、楚碌碌無為的時期才能稱霸。如果晉、楚強勢,則齊、秦稱不瞭霸。吳、越的稱霸則是晉楚爭霸的連鎖效果,他們的爭霸比齊、秦又次一些,但還算一時雄起。隻有這宋國,說他爭霸,其實太抬舉他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