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災星安祿山:如何順利成為皇帝“寵兒”
安祿山,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舊唐書·安祿山傳附子慶緒傳》謂“祿山父子僭逆三年而滅”,到宋人歐陽修等編《新唐書》則把安祿山列入《逆臣傳》中。史學傢從來把“安史之亂”稱為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祿山是直接把大唐帝國從太平盛世拖入衰敗深淵的元兇。多年來,人們對於唐玄宗時代之“盛世”的解說傾註瞭很高的熱情。如果考察安祿山的一步步發跡到走上叛亂之路,對於透析天寶盛世的景況尤其是唐玄宗時期的政治現狀,會很有意義。
安祿山自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出生,在唐肅宗至德二年757)55歲時被自己信任的部下和兒子安慶緒合謀殺死。縱觀他的一生,在13歲以前是一個漂泊的孤兒。大約從15歲開始到30歲,他混跡在邊疆地區,是一個不太安分的商人。他從30歲步入軍旅,僅僅在不到4年的時間就做到平盧將軍。在進入軍隊最初的十年當中,即安祿山39歲前,他的仕途與人生道路也有過波折起伏。他曾兩次死裡逃生,卻最終東山再起。剛剛步入40歲門檻的那年天寶元年)正月初一,一躍成為駐守邊疆的藩鎮最高軍事統帥——平盧軍節度使。在此後的十幾年中,他飛黃騰達。在唐朝嚴格按照“循資格”的任官體制下,創造瞭在和平年代中邊疆番帥仕途騰達的神話。他42歲時又兼任瞭范陽節度使治今北京);45歲,加兼禦史大夫;46歲,即天寶七年748),朝廷賜之鐵券,加實封三百戶,柳城郡開國公;48歲天寶九年五月)賜爵東平郡王,此舉開創唐朝將帥封王的先例。天寶十年二月,也就是他49歲的時候,又兼河東節度使。同時兼領平盧、河北轉運使、管內度支、營田、采訪處置使。自40到49歲,安祿山從一方節帥到身兼三鎮,所獲得的榮耀與君寵達到頂峰。從50歲開始,有跡象表明他開始一步步策劃變亂。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起兵叛亂,第二年稱大燕雄武皇帝,55歲的那年的春節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