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譙周誤國,但令他背負千古罵名的原因卻不是賣國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劉備用什麼借口發兵攻打劉璋?
解讀:公元263年,鄧艾進逼成都的消息令蜀漢朝野上下一片恐慌,情急之下劉禪召集文武商議對策,群臣大多支持避難,唯獨譙周堅持投降魏國。譙周為瞭說服劉禪,列舉瞭一系列原因,最終成功說服劉禪投降。關於劉禪投降一事,後世大多認為譙周是賣國賊,這是譙周始料未及的。其實譙周的聲望在當時非常高,人們很少認為譙周誤國,認為譙周誤國的都是後世主觀看法。那麼令譙周背負千古罵名的歷史真相是什麼?譙周在說服劉禪投降一事上為什麼如此積極?他對蜀漢政權的態度是怎麼樣子的?
一、人物生平
譙周,字允南,益州巴西人,自幼喪父,但能勤勤勉勉刻苦學習,從而飽讀經書,成為蜀漢後期學者中的翹楚。由於博學多才,譙周被諸葛亮任為勸學從事,諸葛亮去世後,譙周被蔣琬任命為典學從事,在蜀漢享譽一時。劉禪推崇譙周的學者風范,就讓譙周教育太子。後來,譙周見到劉禪荒廢朝政、嬉戲遊玩,於是勸諫皇帝加以克制,由於這件事譙周被調任中散大夫。其後他又以光祿大夫隨劉禪降魏,被司馬昭封為陽城亭侯。
深夜按,從譙周勸諫劉禪一事,可看出他憂國憂民,並不是以滅國之功來哄抬自己的小人。譙周轉任中散大夫,不是對他明升暗降,而是實際統治者讓他踐行其敢於直諫的性格,因為中散大夫的職能就是議論朝政。另外,他的學生陳壽評價他:“體貌素樸,性推誠不飾,無造次辯論之才,然潛識內敏”,意思是為人樸實無華,木訥能以真誠待人,而心智聰慧。從以上三點看來,譙周具有社會責任感,不具備出賣國傢的性格因素,是很受愛戴的儒傢學者。但他偏偏拋棄瞭蜀漢政權,這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