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三國︱威震華北的公孫瓚為何敗給瞭袁紹?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淺談南陽五聖——世所罕見的全能人才:科聖張衡
東漢末年皇室衰微,軍閥割據。出身卑賤的公孫瓚憑借軍功一路高升,官至前將軍。他驅逐烏桓、大敗黃巾、雄踞幽州、青州及冀州部分地區,鋒芒遠勝四世五公之後、名士盡附的袁紹,曹操就更不在話下。
公孫瓚為何最終輸給袁紹、兵敗自焚?

幽州突騎與烏桓叛亂
西漢末年,高橋馬鞍出現,這種馬鞍能包裹住騎手臀部並支撐腰部。有瞭穩定的支撐與良好平衡,騎兵能將自身與戰馬重量以及沖鋒時的巨大沖擊力傳導到手中的長矛馬槊等穿刺武器上,從而形成極強的殺傷力,冷兵器時代威力無窮的騎兵正面沖鋒戰術問世。
兩漢之際得名的幽州突騎人馬皆披鎧甲,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真正重騎兵。這支勁旅追隨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掃蕩群雄,一統天下。幽州突騎的兵源是幽州一帶較胡化的邊地漢民和少量烏桓遊牧民,後由於東漢不斷抽調幽州突騎精銳補充中央軍,東漢中後期時漢民已不是這支騎兵的主力,烏桓和鮮卑人後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