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老子紀念館,前身為始建於元末明初的祖師廟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春秋霸業!齊桓公「九合諸侯」的故事
祖師廟位於洛陽老城北大街北關,在安喜門南側。2012年改為“洛陽老子紀念館”,是全國唯一的、最大的老子文化專題紀念館。現在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祖師廟始建於元末清初,最初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後改奉真武大帝。具祖師廟現有碑刻及有關資料記載,明、清兩代規模宏大,香火鼎盛,曾屢次修繕,名稱有玄帝廟、真武廟、祖師廟諸說。
祖師原指道教、佛教等開宗立派之人。老子,又名老聃、李耳,是我國偉大的哲學傢、思想這和道傢學派創始人,其留著的《道德經》及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後被本土宗教道教奉為“祖師”、“道祖”,列為道教三清道祖之首的“道德天尊”,尊稱為“太上老君”,其《道德經》也被改稱為《道德真經》,被奉為道傢的主要經典。中國歷代統治者也對其歷加封謚,唐代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尊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對道教的發展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玄武本為二十八星宿中北七宿的總名,其形似“蛇龜蟠結”,被稱為北方黑帝,又叫葉光紀,主水。因其位在北方,故曰玄,身為麟甲,又曰武。宋以前地位不高。玄武信仰的興盛及玄武神地位的提高始於宋代,兩宋時為提高玄武的地位稱其為太上老君老子)的化身,道教著作《玄天大聖本傳》中記載“玄元聖祖八十一次顯為老君,八十二次變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變化之身,武曲顯靈之驗”。元、明、清後世統治出於需要,地位日益上升,尤以明成祖朱棣時期真武大帝崇奉達到鼎盛,上行下效,加之其主水降雨,故民間供奉頗多。宋代避聖祖趙玄朗名諱、清代避清聖祖玄燁名諱改為真武,故宋明兩代玄武廟或稱為真武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