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淵:梁啟超在“公車上書”之後,展開鴻篇巨制的傳奇人生
文章分類:清朝
1895年甲午戰爭後,中國的命運“正如轉巨石於危崖之上”。此時,梁啟超說過一句名言:“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之敗“猛然驚醒”瞭中國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在王師潰敗、舉國哀號的時刻,他們希望通過變法圖強的呼聲,來喚醒依然沉睡的中國人。
1895年3月,戰敗的清政府被迫準備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消息傳來,正聚集在京應試的各地舉人無比激憤。梁啟超奉老師康有為之命,連夜到各省會館鼓動舉人們上書都察院,反對簽訂和約,割讓臺灣。梁啟超首先代表廣東舉人起草上書,各省舉人亦相繼分別上書,尤其是臺灣舉人最為氣憤,“垂涕而請命,莫不哀之。”
然而,各省上書後朝廷不予答復。舉人們更加群情洶湧、怒不可遏。康梁決定把大傢團結起來,聯名上書,由康有為連夜起草《萬言書》,梁啟超與麥孟華當即修改謄正,並聚集眾舉人於“諫草堂”,宣讀《萬言書》,激發瞭與會舉人們紛紛簽名。可是,當以康梁為首的600多名舉人在清政府的官兵威脅之下,毫不退縮地聯名上書,要求清政府拒和、遷都、實行變法,清廷卻無理地拒絕接受《萬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