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歷史如何評價高士廉
文章分類:唐朝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初宰相,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孫,隋朝洮州刺史高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後舅父。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禮郎,因受斛斯政牽連,被貶為朱鳶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為司法書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歸唐,被任命為雍州治中,後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升任侍中,封義興郡公。
貞觀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後奉命編撰《氏族志》,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貞觀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書右仆射。貞觀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輔佐皇太子監國。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贈司徒、並州都督,謚號文獻,陪葬昭陵,後又追贈太尉。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高士廉去世後,唐太宗欲到高府哭靈。房玄齡極力勸諫,太宗道:“高公與我並非隻有君臣關系,還有故舊、姻親的關系,豈能聽說他的噩耗而不去哭靈呢?你不必多說!”說完帶領身邊的人從興安門出宮。長孫無忌正在高府靈堂,聽說太宗要來,出門攔住禦馬,勸諫道:“陛下正在服用丹藥,不能哭喪,為什麼不為宗廟社稷考慮而自珍自重呢!而且舅舅臨終遺言,不願因自己的死,而讓陛下屈駕前來。”太宗不聽。長孫無忌跪在道中,流著眼淚執意諫阻,太宗這才返回東苑,望南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