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陶淵明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王羲之《遠宦帖》丨私享
古代文學期中作業。
沒有單一的陶淵明,生而為人,就會有人的復雜性。閱讀陶淵明的作品,我受前人影響,也會自覺地從中猜測他的性格、志趣和變化。常有人說:“陶淵明是淡泊隱居之士。”也有人鄙其斷言,反道五柳先生“猛志固常在”,那麼,陶淵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是否會有不同的改變?在他人的定語和教條的觀念中,我對他仍一片模糊,生活經驗告訴我,自己有必要回歸人的角度,重讀陶淵明。
東晉士族秉政、門閥掌權,“王與馬共天下”後,王權削弱,地方士族常能與朝廷分庭抗禮,而社會上則彌漫著一股清談和鋪張之風。在這個背景下,心有猛志卻抱負難伸、堅守名節慷慨隱逸的陶淵明自然會得到士人的敬重。早在劉宋時期,以顏延之為代表的士人們就通過文章表現對靖節先生品性的向往。
可如果我們讀《陶徵士誄》,我們會發現:這篇文章用大量文字渲染陶淵明的品性,卻對他的文學成就著墨甚少,顏延之評價陶淵明的這種“重德輕文”,是南北朝時期陶淵明評價的典型代表。沈約《宋書·隱逸傳》的:“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還有蕭統《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都是“重德輕文”的路數。有趣的是,此三人都出身顯赫,在當時已經頗有名望,顏延之“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自己曾擔任太子舍人、金紫光祿大夫等職務;沈約出身於“江東之豪”“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祖父沈林子曾擔任征虜將軍,父親沈璞是劉宋淮南太守,而他自己則是當時有名的史學傢、文學傢;蕭統更不得瞭,梁武帝蕭衍長子,世人稱之昭明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