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新朝一世就亡國瞭,是偶然性還是必然性?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韓信之死是必然
一個王朝如一個人的生命,誕生以後,終會有壽終正寢那一天。西漢王朝即是如此。與西漢相比,王莽的新朝一世而亡,可謂是早夭。今天我們探討王莽的失敗原因,也許會有一些獨到的見解。
對王莽的失敗,史書上的評論大體相同,一般都歸結為改制無方、食古不化、人心思漢等。然而若綜合分析,應該說,王莽失敗的原因是多重的。就客觀原因來說,王莽的失敗是一種必然。西漢末年人口自然增長加速,帶來瞭大量社會剩餘勞動力,改變瞭農民與土地的依附關系。結果是流民數量暴漲,社會生產生活秩序被嚴重破壞。以前,在解釋王朝興廢原因時,我們過多強調階層的對立與矛盾,其實,在耕地面積基本固定,生產方式無革命性改變的情況下,人口激增是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承受之重。此外,自然災害也加速瞭王莽的失敗。黃河在歷史上一共有九次大改道,第一次是在春秋時期,第二次就是王莽新朝的始建國三年11年)。黃河在魏郡,即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決口改道。
黃河決口成災,在漢代並不少見,但這次決口形成瞭改道,顯示出這場水災的嚴重,而更嚴重的是,在人口極為稠密的關東地區,大量耕地被毀。這給瞭王莽政權最致命的一擊。禍不單行,與水災相伴又有旱、蝗、瘟疫等災害。新莽朝的農民起義,大多集中在黃泛區,自然災害愈重的年份,起義的聲浪也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