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後宮3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死不瞑目?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首屆“中國大學生·白居易詩歌獎”延至11月10日截稿
文·思文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李世民突然染上惡性痢疾,病情急轉直下,不過五十出頭的唐太宗李世民,看上去已經滄桑的象個老人。眼看著病已垂危,但是他的意識卻很清楚,他已經想到瞭自己不可能好轉瞭,對侍立身邊的皇太子李治說道:
“我自弱冠帶兵以來,大小經過幾百個戰役,才奠定今天這個基業。如今四海升平,國富民足,我這一生心願已足,故死而無憾。唯一不放心的是你,要知道:創業雖難,守業也不容易啊!”
李治晝夜盡心的侍候著父親,也消瘦瞭許多,頭上甚至添瞭幾根白發。他與兩個同胞哥哥李承乾、李泰的性格截然不同,李治太過於纖弱仁厚。李治這個性格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不放心的。李世民這一生,縱橫捭闔,無往不勝,唯有立嗣這件大事,卻不太如意,這件事他死也不會瞑目的。
李世民即位之初,立長孫皇後生的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李承乾小的時候也很乖巧懂事,但是長大成人以後卻貪戀聲色遊樂,不好好讀書,雖經太子的師傅對他苦口婆心奉勸為君之道,但仍舊不思悔改,唐太宗也漸漸知道瞭此事。李承乾的所作所為被一個人看在瞭眼裡,那就是魏王李泰(長孫皇後生的次子),李泰內心便生出奪太子之位的想法。李泰和李承乾一母所生,但性格上和李承乾完全不一樣,李泰才華橫溢,充滿野心,他抓緊機會,一方面格外親近身邊的文士,撰書立著,著成一冊《括地志》奉獻給太宗看,並得到太宗的稱贊;另一方面,他又刻意迎合太宗的意圖,父子關系日漸親熱。魏王口才好,喜歡誇誇其談,對政治、軍事、經濟等治國大略也很關心,也能講出一番道理。隨著太子不軌行為得越來越多,太宗想改立魏王為太子的心思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