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難封的另一種解讀
文章分類:西漢
斬將封侯,這是商鞅變法之後很長一段時期“尚武精神”的最高榮譽,每一位士兵的背囊裡都有一個貴族的侯爵的印綬,如同拿破侖士兵的背囊裡有一個元帥的節杖。李廣“歷仕三朝”,從漢文帝以來長期戰鬥在抗擊匈奴的前線,戰鬥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不過,李廣這樣的“老革命”卻在漢武帝時期遇到瞭“新問題”——“本土作戰”可以依托邊防要塞,但斬將太難;“深入敵後”可以殺傷敵將,卻無險可守。李廣也許是“本土防禦戰”的高手,卻對於“到敵人後方去”的大迂回大包圍無法領悟,戰鬥經驗成瞭技術瓶頸。
李廣不能封侯,比李廣年輕得多的衛青、公孫賀甚至李廣子侄輩的霍去病卻得以封侯,李廣的兒子李敢也能封侯,何哉?衛青、公孫賀、霍去病甚至李敢這些“少壯派”青年將領很容易接觸並掌握“新鮮事物”,“缺乏戰鬥經驗”反而成為他們的優點,如同迅速掌握“機械化戰爭”的戴高樂等人——李廣就成為墨守成規的貝當。李廣難封,不是漢武帝偏袒也不是時運不濟,而是李廣不能“與時俱進”。
李廣其實要封侯也不難,他清楚跟著大將軍、驃騎將軍有斬將封侯的機會,這才要求小兒子李敢跟隨大將軍、驃騎將軍出塞。其實李廣倘若放下“沙場宿將”的“架子”,虛心向大將軍、驃騎將軍甚至小兒子李敢學習如何“無後方外線作戰”如何“精選士卒千裡奔襲”,也許李廣也可以創造“寶刀不老”的戰爭神話。可惜,李廣長期防禦作戰的“思維定勢”束縛瞭他的手腳,也就隻能哀嘆沒有封侯之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