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筆記40:李靖和曹操的“正奇”,到底誰更正確?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宋之問《渡漢江》翻譯賞析
筆記40 兵勢3
昨天說正奇,今天接著說正奇。“正奇”是個非常大的話題,也是個非常值得深究的話題,不是一言二言就能說清楚的,所以今天還要繼續嘮叨。
李靖的正奇,跟曹操的正奇,誰的正確?
昨天寫的文章後面有個朋友評論說,《李衛公問對》關於奇正的論述:臣愚謂“大眾所合為正,將所自出為奇”,烏有先後旁擊之拘哉。李靖所言也不錯,對奇正的理解不能說不深刻,但要從指導意義上看,還是曹操的註釋更有味道、更能給人以啟迪。 曹操認為,先出為正,後出為奇。先出來的兵打一陣子收回來,就變成奇兵瞭;奇兵打出去之後,就是正兵瞭。我們看正奇要動態的看,要有“正奇”轉化的意識——手裡永遠留著一張王牌,這就是奇。
正奇之用,關鍵不在出兵先後,而在於你排兵佈陣盤算怎麼打的時候,是否留後手,而且是否考慮到在作戰復雜的過程中,能否保持永留後手。
李靖的理解不錯,但曹操的註釋不僅不錯,而且更有指導意義。在作戰的時候,敵人也會留後手,你也留後手,當敵人的後手打不過你留的後手,你的勝算就大;而如果你的後手出完瞭,敵人還留有後手,那麼你打敗仗的可能就更大瞭。奇,就是後手;怎樣讓別人看不到你留的後手是什麼?以正為奇,以奇為正,正也是奇,奇也是正,循環往復,應用無窮,不光敵人無法判斷。就連自己人都無法判斷——這就是用兵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