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秋雨返秋魂:民國元年秋瑾的遷葬運動
文章分類:清朝
閱讀提示
2017年7月15日為“鑒湖女俠”秋瑾逝世110周年。本文記述1912年4月4日~10月27日,秋瑾靈柩自湖南湘潭昭山歸葬至浙江杭州西湖西泠橋畔的一段軼事,以志紀念。作者認為,雖秋瑾遺體安葬何處,本屬其傢族內部事務。然而,因其革命烈士的標簽,卻能從中透視出共和記憶的塑造、私人領域的公共化、女性角色的表現以及黨派關系的整合與變動。同時,秋瑾遷葬之發起,也與其在清末力主婦女解放、男女平權之貢獻密不可分。
■高翔宇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各地掀起瞭建立烈士祠的熱潮,女革命傢秋瑾,自然是浙江光復後烈士紀念的焦點人物。浙江向湖南省發起瞭請將秋瑾靈櫬歸葬西泠的迎接運動。秋瑾自湖南至浙江的遷葬過程幾經周折,共和記憶的塑造、私人領域的公共化、女性角色的表現以及黨派關系的整合與變動等諸多政治文化面相在此中得以充分展現。
“重修秋瑾墓”一波三折
1907年秋瑾就義後,秋瑾之墓屢遭浩劫,從西子湖畔遷到紹興,再從紹興移往秋瑾夫傢所在的湖南湘潭昭山,女英雄之棺可謂命運多舛。1912年1月12日,秋瑾生前好友徐自華向社會發出瞭“重修秋瑾墓”的呼請,並致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懇請得到贊助和支持。於是,徐自華等秋社同人發起瞭對秋瑾烈士的紀念活動,以期借追悼秋瑾之機,完成浙江人士對於共和記憶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