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從兼濟到獨善的轉折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此人幫助武則天登上帝位,袁天罡卻算出他不得善終!
白居易從鋒芒畢露的朝官一貶而為默默無聞的江州司馬,繼而來到更為荒涼的忠州,所處的環境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從而引起他思想意識的變化,其忠州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成的。這些詩也記錄瞭白居易思想意識的變化過程。
白居易對宇宙人生總的態度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生欲兼濟不能,欲獨善不忍,兼濟獨善交替纏繞,使他無時不處於矛盾之中。來忠州前,他正好從達而窮,但對現實生活並不妥協,仍自信自己的赤誠之心總有一天會被君王理解,“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在《與元九書》中仍堅持“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時”。雖然感嘆“留滯多時如我少”,但他還是從容於山水詩酒間,直到最後才漸漸“銷盡平生種種心”,感到失望和孤寂,轉而向佛法去求解脫。赴任忠州刺史途中,他對自己的前半生進行瞭回顧和總結,吟出瞭“險路應須避,迷途莫共爭”這樣無可奈何的句子,和當年“不懼權豪怒,亦任親朋譏”相比,已判若兩人。從江州到忠州,是他一生宇宙觀和人生觀的重大轉折點,來忠州後,這種變化日益明顯,最終形成瞭他後半生的立身處世之道。
白居易忠州詩除少數純粹歌詠自然景物之外,大多帶有思想變化的痕跡。他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