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除掉董卓後 為何不肯放過文壇巨匠蔡邕?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呂佈才是三國頂尖諸侯, 可惜情商捉急, 智商堪憂
王允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做瞭兩件大事,一是除掉瞭權臣董卓,二是害死瞭文人蔡邕。董卓手握朝政大權,為人兇狠殘暴,除掉他,既是政治鬥爭,也是為民除害;而蔡邕是一個不問政治的文人,一個眾人仰慕的知識分子,王允在除掉董卓後卻說什麼也不肯放過他。所以,蔡邕的死,既讓人扼腕搖頭,更讓人匪夷所思。
關於蔡邕的死因,三種版本有三種說法。《三國演義》中說董卓被殺後,蔡邕“伏其屍而大哭”;謝承《後漢書》中說蔡邕“聞卓死,有嘆息之音”;范曄《後漢書》中則說蔡邕“及卓被誅,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於色”。三種說法雖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但蔡邕在不合適的場合,表現出瞭不該有的神態舉動,應該是有史可循的。
老實說,作為一個純粹的知識分子,蔡邕不一定精於政治,但未必不講政治。董卓被誅,王允掌權,在這種極為敏感的政治氣氛下,蔡邕即使感懷董卓對他的知遇之恩,但還不至於“伏屍大哭”,公然跳出來和王允鬧情緒、唱反調;如果僅僅因為下意識的“嘆息”或“動色”,就把蔡邕視為董卓同黨而被關押,被害死,那隻能說是王允在故意找茬瞭。
董卓比蔡邕大一歲,比王允大五歲。在年代相同、年齡相仿的歷史條件下,董卓成為大老粗似的野蠻軍爺,蔡邕成為才華橫溢的文化巨匠,相比之下,王允成長得比較復雜。他既是朝廷重臣,又是文化精英;既主持正義,又心胸狹隘。蔡邕沒有死在殺人如麻的董卓刀下,反而死在頗具才華的王允手中,這無疑是“文人相輕”的又一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