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將軍公孫瓚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誅殺董卓的成本有多大?很簡單,隻需三頓飯

公孫瓚因小時受歧視,導致功成名就後仍心理偏執。惜哉!
在如今的歷史影視劇中,經常能夠看到騎著白馬的主帥形象。如果是漢代以前的題材,這樣的細節或許有些失真。漢朝有一個說法,叫做“將軍不敢騎白馬”,這並非翻譯之後的白話,而是出自漢代著作《淮南子》的原文。之所以有此規定,據說一是因為白馬的顏色過於鮮明,容易使主將成為敵人的靶子,二來白色是喪服的顏色,將軍騎著白馬指揮作戰,很不吉利。目前為止,中國歷史上首位白馬將軍究竟姓甚名誰尚難以明瞭,而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的公孫瓚是我們所知的第一人。
能幹的厚道人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傢族中連續好幾代都做過太守級高官。像這樣顯赫的傢庭背景,子弟們一般都通過父輩的關系網,讓太守給自己戴上孝廉、茂才之類的名頭,從此便可以踏上仕途,但公孫瓚卻走不通這條路。漢人有言“母愛者子抱”,意思是一個女人如果在丈夫那裡得寵,那麼她的兒子也會被丈夫天天抱在懷裡,愛不釋手。在妻妾成群的富貴人傢,男主人往往有所偏愛,眾多子嗣所得到的父愛必然有差異。由於公孫瓚的母親出身卑賤,在妻妾中沒有地位,他本人也不被父兄看在眼裡。面對極為稀缺的孝廉、茂才名額,傢裡從來都沒有給他機會。可他畢竟是公孫傢族的人,不給一點出路也說不過去。於是傢裡跟遼西太守打瞭個招呼,讓他在太守府謀瞭個掌管文書的小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