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用盡三十年時間完成《孫子兵法》(上)
文章分類:春秋
孫武約降生於齊景公十三年 前535年)左右。 到景公二十五年前523年),約在孫武十二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因伐莒有功而封得采邑,又被賜姓孫氏。於是舉傢徙居到古稱“樂安”的領地內,孫武也隨著他的祖父改姓孫氏。孫武在這個由他祖父孫書開創的采邑中學習文化,攻讀軍事典籍,鉆研戰爭謀略,一天天茁壯成長。但是,春秋末年是一個矛盾激烈、戰爭頻仍的時代,這使青少年時期的孫武,在他祖父的采邑中無法平靜下來。
孫武網絡圖)
當時,晉、魯、齊等黃河流域的中原國傢,都出現瞭卿大夫之間武裝兼並,又進而謀圖奪取諸侯君位的戰亂。這是一場封建領主貴族間為土地、賦 稅、人民、財富的再分配而進行的角鬥。這場鬥爭的起因可直接溯源於西周時期實行的宗法分封制,是這種分封制的弊端所造成的惡果。
《禮記·禮運》記述西周的分封制說:“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可知在這種宗法分封制度下,不僅諸侯國的土地是世襲的,諸侯國中卿大夫的采邑也是世襲的。在卿大夫的采邑中,可以自行收取賦稅,可以有自己的政權機構,還可以組織自己的私屬軍隊,建築城垣等防禦工事,儼然是一個半獨立的小國。在逐級分封的宗法制下,當上級的力量足以控制下級時,自然是國傢安定,秩序良好;但是到春秋時期,隨著王權的衰落,宗法等級統治秩序就發生瞭混亂。不僅周天子統治下的諸侯國之間,爆發瞭大國攻伐、兼並小國的連綿不斷的戰爭;而且在諸侯國內的卿大夫之間,也爆發瞭弱肉強食、你爭我奪的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