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林彪打下長春, 為何給陳誠記頭功
文章分類:明朝
其實遼沈戰役的真實情況因為林彪叛逃事件,和解放後神化毛的原因。導致大多數人都認為當時是毛高瞻遠矚,林鼠目寸光。其實真相不是這樣的。
關於題主的問題中,錦州戰役和長春圍困戰的軍力對比,其實攻城之前,國民黨軍在長春的總軍力是10萬守軍,在錦州也是10多一點的守軍。隻是長春被圍之後,沈陽方向的國軍沒有進行增援,而在錦州戰場有增援部隊,算上增援錦州戰役國軍總兵力是15萬。
但是長春是10萬對10萬,錦州是10萬對15萬。在統帥方面,長春是鄭洞國,錦州是范漢傑,水平上和軍內地位上,范漢傑都是高於鄭洞國的。城防問題上,錦州雖然是戰略要地,但是長春是偽滿洲國的首府,在日據時期多年經營之下,長春的城防體系優於錦州,長春當時號稱“防務堅冠全國”。
我軍在打過長春圍困戰之後,裝備,士氣和圍城戰能力都有明顯提升。所以快速拿下錦州並不奇怪,同時錦州會戰不僅僅是拿下錦州城就標志著整個大局以定,國軍在失去錦州之後進行瞭強力的反撲,於是我軍組織瞭遼西會戰,從東北野戰軍9月12日從河北灤縣動手切斷北寧路開始,直到10月28日,生擒廖耀湘,結束遼西會戰為止,才是整個拿下錦州的過程,前後用時一個半月,算下來也不是極短極快就解決瞭錦州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