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董卓到底幹瞭多少壞事?上千百姓因一事無辜被殺!
文:顏永章,公共管理碩士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董卓第一次在《三國演義》中出現是非常狼狽不堪:剛接手被太監左豐誣陷帶回東漢都城洛陽問罪的盧植所統帥的討伐黃巾逆賊大軍,就被自稱天公將軍的張角殺瞭大敗。被殺敗倒不算什麼,勝敗乃兵傢常事。可董卓,一個漢靈帝劉宏新拜的中郎將竟是被劉關張三個白丁所救,如被人知道,那面子可就丟大。董卓統帥能力再怎麼不濟,畢竟也是隴西現甘肅一帶)豪強世傢,兵多將廣,性情暴戾乖張。一見自己的救命恩人劉關張都是白丁,且出身貧寒,如同草芥一般,與自己出身於豪強世傢根本不是同一檔次,不值得以恩人相待,甚至看不起劉關張這三個白丁或草根英雄,故“甚輕之,不為禮”。畢竟東漢末年是中國門閥社會的形成期。而門閥社會的特點就是:政治上按門第血緣關系)分享士族特權,世代擔任很重要的官職,德才不在考慮之列;社會風氣上,士庶界限森嚴,“士庶之際,實自天隔”,士庶不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董卓性情暴戾,跟其出身及常年打交道的人都有莫大關系。董卓是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其傢世是當地殷富的地方豪強。臨洮在東漢時屬於邊遠山區,與西北羌人藏族古稱)的居住地相鄰。因出身地方豪強,便養尊處優,形成瞭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史書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董卓不僅能識文斷字,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兩鞋弓箭,左右馳射。董卓性格的野蠻兇狠和體魄的粗壯強悍,不僅當地人畏懼,周邊羌人也不敢怠慢。在涼州隴西一帶,董卓很受歡迎,也吃得開。因董卓豪爽,出手大方,聚集起一個龐大的“董粉團”,有邊民、羌人、羌族部落酋長、流竄於邊遠山區的有志青年和亡命之徒江湖。特別是董卓帶兵進京勤王,在京城所幹得混蛋事,如廢皇帝、殺太後、睡龍床,搶宮女、燒京城均是他暴戾性格所促使。